终于回厦门了。这次回厦门是我开的车,而我爸还要继续呆在老家到正月初九。我老家的传统是在正月初九这天祭拜祖先,所以每一个泉港人的复工时间都是绝对不可能早于正月初九的。当然,我只能算半个泉港人,毕竟我从小是在厦门长大的。还有,开高速真的太无聊了,以后一定要换有辅助驾驶的车。
在厦门的日子就是不停的约约约。在返校前的 7 天里,我没有一天是在家里吃的晚饭。7 天下来,我几乎和所有关系不错的同学都见了一面,了解了他们的近况以及未来的规划,对我感触良多。这几天真的是玩爽了,桌游、麻将、德州、台球、唱 K、跑团……算下来,我给国家贡献了四位数的 GDP。
去万象城看了一眼 Cybertruck,这车怎么说呢,帅是挺帅的,就是有点丑。很符合我对马斯克审美的想象。不过亲眼看要比照片拍起来更震撼一点,照片太显小了。
看完还去万象城逛了一圈,这万象城是真豪华,各种国际大牌玲琅满目,一点不比三里屯差。
今年的第一次唱 K,怎么会有人能把音准、节奏和情感都唱到满分啊,为什么不去当歌手。还顺便给老李过了个生日,让我们祝他生日快乐🎂。
体验了一下跑团。我一直没搞清楚跑团和剧本杀的区别是什么,原来跑团其实就是 RPG 游戏线下版。每个人选择自己的出身、背景、种族和职业,然后在一张大地图上一起开始探索。攻击和防御都是通过投骰子比点数大小实现的。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面的骰子。
说实话,我觉得体验很一般。由于线下,地图根本没法进行设计,每次探索一个地方都要靠 DM 口述,代入感很差,而且战斗的时候轮流投筛子太浪费时间了。188/人/5h 的价格完全不值得,不如买个《博德之门 3》,能玩几百个小时。
和徐艺在 spy 家玩了 VR。《半条命:Alex》 带给我的震撼完全不亚于当年的《阿凡达》。几乎所有能看到的物品都可以交互,真实感也做得很好,很难想象这是一款 2018 年的游戏,V 社在我的心中已经晋升为最伟大的游戏公司。唯一不够完美的是 pico 4 的画质和可视范围还是太差了,代入感一般,我已经开始期待如果能用 Apple Vision Pro 玩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。
和以前初中的同学约了打麻将和吃饭,五个人只有我一个是男生……不过也算是了解了女生们聚会都在干什么,一晚上都在聊八卦,那天晚上我算是把之前没听过的八卦全都补齐了。从我们班,到隔壁班,再到隔壁学校。厦门真的是太小了,随便扯两个人都能说出点关系来。
聊到一半,我还被吐糟了当时初中当班长时候的作风。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的我确实是有点「正义感过于爆棚」了,仗着自己是班长,什么事情都要去纠正一下,喜欢用我对自己的要求去要求所有人,还总是以一副很高的姿态居高临下地去说教他人……当然,现在的我肯定和当时不一样了。感谢我的同学们,现在还愿意继续和我玩。
最后当然是,返校,开学。没想到一转眼都大三下了,这要是在高中就已经是要高考的时间点了。大学的三年感觉过得异常的快,我感觉还没怎么好好体验大学生活呢,怎么就要离开学校了。这学期没啥课,于是我打算继续在寒假前的公司实习,带薪学习还是挺快乐的,同时也能让我保持良好的作息。顺便攒点钱,大四的时候可有好多地方想去呢。
暑假就要保研了,我也要开始准备各种保研的东西。复习复习专业课,准备准备口语,当然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不要读博,以及未来想发展的方向。每次一想到和未来有关的话题,我都会感到一阵迷茫。不过,迷茫是正常的,眼下我已经有了一条清晰的道路,那就先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往前走走,走近了,迷茫就会慢慢消散了。
我其实很早就知道这个游戏了,当时它一发售就冲上了 Steam 在线人数第一名,好评如潮,现在还保持在前三,并且获得了 2023 TGA 年度最佳游戏等一系列年度大奖。不过,我一直以为这又是一个类似《艾尔登法环》这类硬核战斗 RPG 游戏,不是我的菜,所以一直没有去了解,直到跑团的时候才开始接触。
它和跑团同属于 dnd 类型游戏,玩家可以完全自定义自己的样貌、种族、出身、职业等,然后跟随队友和 NPC 在广袤的大陆上进行探索,推进剧情。剧情的选择非常多样,不同的职业、不同的背景甚至不同的种族都能触发不同的剧情,投点的加入也给剧情增加了很多随机性。战斗是回合制的,所有人轮流行动,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策略空间,能够认真规划每一个行动点来进行配合。游戏画面非常精致,在选择技能的时候,角色还会有对应的预备施法动作。可互动性非常高,一路上几乎所有的物品都能收进背包,把我的收集癖狠狠地满足了,我甚至还可以给 NPC 施催眠法术,这样偷他的东西就不会降低好感度了。
所以这其实是一款策略+探险+剧情游戏,完美命中我的所有爱好点。短短两周时间,即使每天也就只有晚上能和朋友玩一会儿,我的游戏时长也已经到了20h+了,难怪被评为年度最佳游戏,它真的值得!
本着读自己喜欢的书的想法,我打算把之前读过的书都重新读一遍。那就先从《偷影子的人》开始吧。
《偷影子的人》是我在高中备战高考的时候读的。当时也算是歪打正着,不想复习了,便从同桌的抽屉里翻出这本书来看。这是一本讲述孤独、爱情和命运的小说。其实我一直是不喜欢读和爱情有关的书籍的,因为我觉得书里的爱情描述得都是轰轰烈烈的,可在现实中爱情并不是这样,所以我读起来会有很强的割裂感和虚假感。但这本书里的爱情却让我觉得异常的真实。
不过,本书主要想表达的内容不是爱情,而是孤独。我很喜欢读和孤独有关的书籍。孤独,充斥着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,像是被卷入了一幅画,一望无际的巨幕,蔓延到天边的麦田,大片大片的素描和铺陈,大片大片的没落和孤独感。这种孤独感,从最开始「我」和影子在阁楼上的交谈就开始体现,到吕克放弃学医,再到「我」的母亲去世时达到高潮,这种感觉让人压抑。可风筝在克蕾儿的窗户前转了几圈之后,一切都改变了,像是狂风暴雨之后的雨过天晴一样,空气清新阳光灿烂,乌云消散重见天日,如死亡般的窒息感一哄而散……
如同我们的生命。悲欢与离合,不朽与须弥,成长的路上,恐惧和孤独会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。我们一定要过很长很长时间,经历很多很多事情,才能够生长出足够保护自己的坚硬的外壳和内里。也许,就像这本书最后故事的结局一样。总会有一天,你身边会那么温柔而安静地出现一个人。或许一见如故,或许是曾经拥有,到了那个时候,你才会觉得,所有的这一切,才是真实的。不再孤独,不再有痛恨。或许,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这本书的爱情真实的原因吧。
节气 — Mar 5, 2024
Made with ❤ and on Earth.